人才聚 “锣响”鸣--杨吉华
发布时间: 2024-03-11      来源:      浏览量: {{readNum}}

 

人才聚  “锣响”鸣

 

做一件事,如果只是为了单纯地度过时间,没有人可以长久地坚持下来。只有从理解职责的那一刻开始,漫长时间里的一分一秒才拥有了非凡的意义。

杨吉华,山东锣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工艺部经理。1988年从湖北十堰中专学校毕业后,加入当时的湖北模具厂,成为模具车间的一名员工。

“我是中专毕业,那又怎么样呢?我可以继续学!我是起点不高,但我可以一直进步!”中专出身的杨吉华通过不断提升自己,从普工做到了部门负责人。  

“我在湖北十堰中专学校学的就是模具专业,专业对口,当时我心里也十分清楚,虽然我从一线拧螺栓开始干,但是我不可能一辈子拧螺丝,以后肯定要好好提升自己。”

在从事一线模具工作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杨吉华先后攻克了侧围生产3%撕裂、机盖凹陷、车门外板隐裂、侧围模具外板模面大曲面高精度(0.01mm-0.02mm)修复等行业难题;创新性优化了模具调试工艺,将大型覆盖件调试周期缩短了3个月,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020年,锣响公司向组织部上报了关于急需模具研制高精尖人才的需求,蒙阴县组织部和人社局积极进行多方协调联系,找到了当时在淮海新能源汽车工作的杨吉华,同他介绍了锣响汽车的发展历程和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求。杨吉华回忆:“通过当时的洽谈交流,能深刻感受到从政府到企业的诚意,对我们一线技能人才的重视,这里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研究氛围,让我觉得一定能大展身手、有所作为”。锣响集团为了彰显爱才、重才诚意,为杨吉华提供了专门的人才公寓、提高了福利待遇,成立了由杨吉华牵头的技术攻关团队,将公司成立以来第一个标准车项目交由杨吉华主导,此前这项工作开展4年未取得突破。杨吉华不负众望,在技术攻关过程中发现仓栏车传统装配模式模具不能自由互换,他和他的团队历时50多个日夜完成了1.8米鹅颈标准车、1.6米直梁田字格、1.6米直梁对开、1.6米鹅颈对开、1.6米直梁标箱五款标准车项目,打破挂车传统装配模式,实现上装自由互换,为公司节约人工成本1000万元/年,202012月标准车通过验收并成功量产。

锣响集团在尝到重视人才“甜头”以后,继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设置了管理、技术、技能三条发展通道,通过培训与重点培养,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20209月与同济大学联合设立上海研发中心,202011月在蒙阴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的帮助下,企业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012月建成锣响汽车研究院。20213月,杨吉华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但杨吉华从不满足眼前的收获,因为他始终坚信:技能立身才能行稳致远,坚持发扬工匠精神才能实现梦想、绘就精彩人生,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代同频、与国际接轨。

为了更好地与客户沟通、读懂一本本纯英文且厚重的说明书,杨吉华还利用闲暇时间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干我们这行,英语就是敲门砖。基本上,各种说明书全都是纯英文的。不仅内容多,还充斥着各种专业的英文单词。”杨吉华笑道:“要是不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别说做模具了,连说明书都看不懂,更别提跟客户或者技术人员沟通了”。

杨吉华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工作中不停的论证、不停的修改、持续的完善……这不仅仅源于荣誉感、认同感,更源于对模具事业的无限热爱,不仅源于自我加压、技能改变人生的认识,更源于被“伯乐”所重视的回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从一线工人到工程师,再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杨吉华的故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锣响集团积极为人才提供锣响汽车研究院、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人才则在企业汇聚扎根、干事创新、实现价值。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来蒙人才能像杨吉华一样在自己的舞台上脱颖而出,书写“技能立身、匠心筑梦、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人才临沂”公众号
临沂人才码